2025年5月17-18日,我院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一流课程组长王娜,带领团队教师李艳嘉、贾玉茹、李艳妮,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系统能力培养研究专家组主办,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在重庆融汇半岛酒店举办。来自全国高校专家、企业专家、课程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共话“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

此次会议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围绕“新风向・新思考・新发展”主题,聚焦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的深入探索、大模型与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前沿进展、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一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等议题。
西北工业大学周兴社教授做了题为《生成式Al对计算机专业教育影响》的报告,以生成式AI的模型演进为时间脉络,多维度分析生成式AI及Deepseek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论述了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建议。

系统能力培养研究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小鹏教授做了题为《系统能力未来3-5年重点工作规划》报告,分析了在新的技术形式下对系统能力内涵和外延的思考与定位,以及大模型时代下的对系统能力培养贯通教学的新思考和人才培养的新规划。

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杜夏威总经理做了题为《软硬协同,筑基国产算力生态》的报告,结合中科曙光在“芯片-算法-模型”的实践经验,探讨国产AI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新要求。

重庆大学郑林江教授做了题为《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报告,介绍该校“课程-设计-竞赛-平台-创新”融合的培养体系,重点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的改革举措与成效。

大会设置了“系统能力培养-流课程与优质课程建设”“系统能力培养示范校与优秀试点校建设经验交流”“AI时代系统能力培养新风向与新思考”三个分论坛,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20余位专家分别围绕人才培养建设路径、课程建设经验、AI与系统能力融合趋势等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通过主题报告、交流与讨论等形式,系统展示了各高校将计算机系统工程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的建设成果,深入交流了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一流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就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系统能力的探索与参会专家积极探讨。团队组长王娜老师表示:“本次会议为我院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启发。未来,我们将以《纲要》为指导,深化课程数字化改革,探索系统能力培养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相互赋能的教学新模式,推动专业课程与产业前沿的交叉融合,助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会议为全国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我院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一流课程教学团队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为构建“人工智能+”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