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计算机院组织开展了《大学物理》与《高等数学》磨课活动。全体数理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说课研讨、经验分享、集体备课等形式,聚焦教学痛点,碰撞智慧火花,共同探索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大学物理(上)》磨课——精准施策,突破难点
2025年3月19日在实验楼208开展《大学物理(上)》集体备课。刘云云老师基于近期听课调研,总结出刚体力学教学中存在的矢量运算易混淆、转动惯量概念抽象、实际应用不熟练等问题。再此问题基础上,物理教研组以课程标准为锚点,围绕“物理情境构建策略”“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方法”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度研讨。
教师们通过讨论分析学情,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教研组讨论设计了“刚体力学”阶梯式认知路径。聚焦学生高频认知冲突点,如“质量增大必然导致转动惯量增大”的思维定式,设计诊断性试题嵌入雨课堂智慧教学系统,依托即时生成的学情反馈图谱,动态校准教学靶向,精准定位教学盲区,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雨课堂的优势,增加师生互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张梦琪老师进行了模拟授课演示,分享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思路及案例展示,并指出课堂中发现的问题。教研室围绕该教学案例展开研讨,系统分析重难点,精细打磨课程,多方发力,共同优化完善课程设计。
《高等数学A》磨课——融合创新,激活思维
2025年3月21日在教学楼216进行《高等数学A》集体磨课。王喜谊老师以说课形式展开深度剖析,强调教学应突破教材局限,针对实际学情,动态调整练习难度与拓展深度。他提出“一题多解”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构问题,有效培养发散性思维与数学核心素养。针对板书与多媒体融合问题,王老师展示“板书框架+PPT动态演示”的混合式教学方案,既保证逻辑脉络清晰,又通过可视化手段增强抽象概念理解。

吕纪荣老师则分享其雨课堂创新实践。通过嵌入在线测试、实时答题等功能,构建“教-学-测-评”闭环体系。课堂教学中,雨课堂的充分使用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此外,教师们就“如何平衡传统讲授与信息化手段”“数学软件融入日常教学的实施路径”等议题展开研讨,并对后续的教学内容重难点、课堂设计和作业布置等进行梳理与讨论。

本次磨课活动不仅优化了课程设计,更形成“问题共研、资源共享、发展共生”的教研新生态。未来,计算机学院将持续深化“磨课-研课-创课”三阶教研体系,以匠心守初心,用创新促提升,为打造优质课堂提供不竭动力。